3月17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发我校科研处处长王立勇教授、raybet雷竞技竞猜在线官网副院长李瑞琴教授的署名文章——《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及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这些都为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与“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同样,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吸引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光明日报》(2023年03月17日 第11版)
原文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及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这些都为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与“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同样,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吸引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就是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经济更为密切、更高质量的交流和互动,夯实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具体而言,“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扩大国际循环的范围。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强化区域间开放联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和超大特大城市的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国际运输和物流大通道,推动沿边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更好发挥重点口岸和边境城市内外联通作用。
拓宽国际循环的领域。通过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继续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吸引更多更优质外资,提升外资质量和水平。尤其是将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信息技术等金融和服务业领域开放作为对外开放重点,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和数字贸易发展,推进垄断行业向社会资本开放,打造服务贸易开放新高地。
提升国际循环的层次。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支撑。加快构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相协调的国内规则和制度体系;在国内实施一系列系统性制度创新,逐渐将其提升成为全球规则、规制、标准,从而深度融入并重塑全球经贸规则。
改善国际循环的平衡性。坚持出口与进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这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体现。积极提升进口和出口层次、范围和质量;通过双向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培育竞争新优势,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战略资源要素。
提高国际循环的安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必然要求提高国际循环安全性,统筹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增强国际循环平台的引领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应统筹推进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重点是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出入境、运输等政策。
二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对我国当前对外开放新形势的客观、理性、精准判断。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深度融入国际循环,已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从内部看,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少“卡点”“堵点”问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待加强。从外部看,世界潮流变幻莫测,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
中国已深度融入国际循环,但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效益仍有很大拓展空间。“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对于中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以及推动世界经济繁荣,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进制度型开放,必然要求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对全球优质资源要素的吸引,改善资源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些举措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产业和企业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第二,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新优势。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并重塑全球经贸规则,可以进一步发挥中国在国际循环中的影响力,突出中国大规模市场的重要性,使中国在全球经贸规则和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中逐步占据主动和主导地位,从而在更多国际事务中体现出中国倡议、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第三,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多元化、包容性的方向发展。中国坚定不移全方位扩大开放,更高效地促进国内外市场联动,可以让中国市场为国际经济循环注入更多活力,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发展,让世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四,有助于加快形成世界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引擎,推动全球经济向好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已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必然会进一步带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凭借在高铁、5G技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中国可以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更好地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推动全球经济向好发展。